#天啊没写完!大家点开的话先不要看!

#更新:今天写完了!欢迎大家来看!

今天是随便写写的第一天。

(但其实写了已经有好多天了!我太能拖稿了!

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写作文,因为老师总会夸奖我。即使我的笔触极其幼稚,想象力也不见得多么丰富,但我用铅笔记录下来的天真见闻,总不会遭到批评,还会得到相当猛烈的鼓励。

一二年级,我的作文水平大概是用几个不恰当的成语吹捧自己。在“说说你自己”这个题目下,八岁的小朋友我,行云流水地写下来”脸蛋和心灵一样洁白“、”我的表演技能让大家目瞪口呆“、”虽然比不过林志玲,但也比得过李宇春“(对不起李宇春老师,我很喜欢她)这样的字句。但老师还是在结尾给我批了”真好“,然后画了个大大的A+

三年级。那年,全国组织什么特色班集体建设活动。那个活动还非常麻烦,不仅需要公开课,还需要公开汇演。我们班代表参评。至于为什么就选中了我们,因为政教处主任的女儿在这。但特色班集体建设不能光特色在”关系户“这层面,我们得想办法打造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特色。

我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,她的女儿那时在上高中,正在深受各种拗口的古诗词的折磨。而她本人也是从初中下来的,知道初中也很多繁重的背诵任务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班级特色就此建立——特色古诗文朗诵。不是念,而是背。而班主任挑的代表古诗词则是《琵琶行》。小学三年级,九岁,在当时天天高强度地背诵和压迫下,这首长诗几乎已可以倒着背。后来这种背诵传统古诗词的特色保留了下来,班里人开始了内卷的初级形态:《长恨歌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爱莲说》、甚至《滕王阁序》…在班主任鼓励和淫威并施的教学方式下,我班同学卯着劲地比拼背诵。背诵是要考察的,考察的方式是“击鼓传花”,抽个人来击鼓,大家随便传个什么东西,鼓停,东西落在谁那里,谁上来背诗。方块字的竞赛好像不再那么枯燥。

第二“特色”,就是写作。这个特色倒不是半路发家,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班主任就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写日记。她也尽职尽责,每天坚持批阅。而且还会组织很多语文老师的浪漫活动:组织爬山、踏青,不上课打雪仗,后来有一阵小学校园安全态势非常紧张,但她还是顶着压力,初春之际,带我们到小学对面的公园简单地转了一转。我记得公园门口的桃花,开的那样粉,那样娇。没有比那再美的桃花了。我还记得她当时问我们,能想到什么诗,我没背过很多桃花相关的诗词,只能想起来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

这种高强度的古诗词输入和写作练习,描述起来像一场残酷的压迫,但对我而讲,实际上却像一场过早的造梦。北方的三线小县城,那时还没刮起奥数、英语的内卷狂风,背诗竞赛也是我们一隅之地的自我纠缠,但也不会有多么大的附加压力。我那时闲的没事就开始翻《花间集》,读金子美玲,还读汪曾祺、史铁生。好早呀,那样早那样早,有些东西潜移默化地发芽了。